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期刊 >> 《当代中国史研究》 >> 2010年第4期 >> 摘录文章
在当代中国研究所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0-08-30    作者:刘云山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8-30
  字体:(     ) 关闭窗口

  20年前,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专门编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2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中国社科院党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修史治史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坚持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多出成果与多出人才相结合,扎实开展重大国史问题研究,精心组织国史研究学术交流,推出了一批在史学界有较大反响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编纂出版多卷本编年史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参与组织编辑出版150多卷大型史料性丛书《当代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史立传,为更好地发挥国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向当代中国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国史研究做出贡献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体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与中国近代史相衔接的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是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并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加强和深化国史研究,真实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我们国家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科学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深化国史研究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化国史研究,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这是我们保持国史研究正确方向的根本前提。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获得科学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掌握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国史研究,应当系统掌握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注意分清历史的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国史研究,只有自觉地、坚定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才能科学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也才能辨别和抵御种种歪曲新中国历史的错误思潮。 

  第二,深化国史研究,要始终着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历史研究,从来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背景下不断推进的,国史研究必须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和帮助人们始终不忘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在历史基础上开辟新的未来。应当始终坚持国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自觉地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立场上研究国史、编纂国史,保持国史研究的正确导向。应当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在准确把握历史脉络、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历史和相关理论问题,使国史研究真正成为国情分析、国策咨询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同宣传、教育、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合作,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解释国史知识,广泛普及国史知识,使之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史研究才算是真正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也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第三,深化国史研究,要大力倡导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 如何为国家写史,如何为人民立传,对我们国史研究工作者来说,肩上担子重如泰山,手中之笔重若千斤。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倡导严谨科学、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历史研究是非常艰苦的工作,国史研究要推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必须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新中国已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一系列鲜活的事件进入了历史档案馆,同时也留在许许多多共和国创建者、建设者的脑海里,这就需要我们国史研究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询、去核阅、去记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琢磨、去比较、去研究,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地反映共和国的发展轨迹、历史功绩和经验结晶。历史研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国史研究要不断推出质量高、说服力强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人员应当具备渊博学识、开阔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把分时期、分领域的专项研究与综合研究、集成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系统的国史研究学科体系。 

  第四,深化国史研究,要着力增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 对当代中国历史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我们中国人在做,也是国际上中国学研究的重点。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受到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什么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对国家的前景充满信心?这些问题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重要作用,都是一些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国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的国史研究应当紧紧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深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应当看到,对中国的国情我们中国学者应该最了解,对中国经验的总结、发展道路的阐释,我们中国学者应该最有发言权。我们国史研究工作者要主动针对国际社会对我的有关关切,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旗帜鲜明地阐释我们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法治观、民族观、宗教观,讲清楚我们的制度安排、政策措施、成就进展,使中国发展道路赢得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更多地开展和参加国际间的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善于用国际学术界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阐明我们的见解、观点,增强国际学术领域的中国声音,推动形成有利于我的国际舆论环境。

  党所领导的国史研究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加强国史研究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国史研究工作责任重大、大有可为。希望中国社科院党组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领导,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中宣部等各有关部门也要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希望当代中国研究所全体同志再接再厉,大力弘扬长期以来倡导的“崇尚真理、坚定方向、严谨治学、勤奋工作、团结进取”的优良作风,努力把当代所建设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史编研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把国史学会建设成总结宣传新中国历史成就和经验的坚强阵地。做好国史研究工作,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任用标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学风扎实、境界高尚,能够承担起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重任的科研人才队伍,使我们的国史研究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1. 情系井冈山心怀国史情
    2. 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揭牌成立
    3. 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大会传达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4. 宣传教育
    5.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20周年简介
    6. 肩负重托
    7. 当代中国研究所将有计划地实施国史重大问题研究
    8. 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成立20周年暨青年学者论坛闭幕大会
    9. 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10. 当代中国研究所简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