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境外当代中国研究
中国政府推进研发活动的经验值得汲取
发布时间: 2015-06-30    作者:马在新    来源:国际中国研究动态 2014-07-17
  字体:(     ) 关闭窗口

  等著刘霓编译2014年第2期《中国述评》杂志发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律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马在新(Jai Sheen Mah,音译)等人的论文,阐述中国政府在推动研发活动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作用。其中,对中国政府推行各种研发政策进行了描述和评估,并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可从中国汲取的经验。

  中国政府推进研发的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推进研发活动。其最早的计划涉及三个战略重点,即科学与教育、能源和交通,以及农业领域。

  8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着手调整科技管理体系,以便将研究与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由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运转。此后,火炬计划(CTP)于1988年启动,以应对新的技术革命,并促进高科技最新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基于火炬计划,中央政府为达标的项目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1992年,中国政府通过对外资企业提供税收激励,加强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并希望由此获取先进的技术。在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中,科学技术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发能力的加强和本地技术的开发得到强调,希望由此提升国内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研发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将经济置于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国内的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的目标战略领域大踏步前进。

  1.建立科技园区

  1988年,中国政府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和工业发展实验区,即中关村科技园的前身。随后批准了另外52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国的高科技园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拥有较强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地区;二是高科技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三是位于经济开发区之内,例如深圳。高科技产业推动了技术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转移,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品。

  2.税收激励

  中国政府为希望开展研发并对技术发展有所贡献的企业提供税收激励。通过降低税收负担、拓宽税收基数、简化税收体系以及平等对待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政府持续地为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投资者铺平道路。

  3.增加研发支出

  截至2009年,中国研发经费达到910亿美元,是韩国的三倍,并在2008年取代法国跃居世界第三位。虽然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但研发支出在GDP中所占份额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从1994年的0.64%上升到2009年的170%。

  中国的研发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渠道,即政府资助、企业自筹、外资以及其他来源。2010年,企业已经成为主要资金来源,达到总投入的71.6%,而政府资助占24%。政府份额的下降反映了私营部门的发展,而外资对研发的投入仍然非常有限,在21世纪前十年,一直未能超过总投入的2%。

  研发政策的效果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一)人力资源和出版物

  统计显示,中国专职研发人员的数量有很大增长,从1992年的674000人增长到2010年的2554000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分别是0.06%和0.19%。在研发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员从1992年的40%下降至20%,同期,实验开发人员从60%增加到80%。

  科学家们的业绩可以通过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统计显示,中国科学家在SCI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从1995年以来显著增长,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增加了大约五倍。至于这些论文的影响可通过被引用次数来说明:1995~1999年间,SCI杂志上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1.58,在2005~2009年间,这一数字上升为3.80。显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二)专利

  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在生产过程和产品方面的创新程度。中国于1984年通过了第一个专利法,1992年专利法进行了修订。中国加入WTO之后,进一步改革了行政程序,简化了专利申请过程。

  在专利法修订之后,专利申请数量猛增。从1995年至2010年,国内专利申请的数量增长了16倍,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外国人的专利申请也显著上升。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专利授予总量从10万个猛增至70万个。2010年,中国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上位居第二位,而其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WIPO)的专利申请中所占份额从2008年的15%增加至2010年的20%。

  (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

  经济发展通常伴随着出口产品成分的变化以及出口价值的增长。1995~2010年,中国企业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大约19000家增加到28000家以上,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年度平均人数则增加了25倍,总产值也突飞猛进地增长,在15年中增加了大约18倍,同期高科技产业的盈利也提高了27倍。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出口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991年,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总值很低,在出口总额中仅占4%。2000年,这一份额上升到15%,至2010年,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4920亿,占出口总额的31%。这些成就说明中国在过去数十年所取得的成功,其中政府促进研发的政策功不可没。

  中国经验的意义

  第一,中国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其在GDP中的份额,这一举措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表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要超越严重依赖重工业和劳动密集产业的阶段,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政府就必须强调研发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增长的贡献。

  第二,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在研发投入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所占份额不断上升。这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相比私营部门,政府的作用相对减弱,即使是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依然很高的转型经济中。也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在促进研发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虽然私营部门很可能主导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第三,虽然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但是外资在研发总体投入中所占份额很低,不足2%,因此中国政府应重视吸引那些有意愿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外企,不然,这些企业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率的贡献将是有限的,尽管外国直接投资的其他益处显而易见。

  第四,尽管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在研发活动中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的相对份额持续走低,但在产业发展初期,这些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这说明在初期,政府尤其有必要设立和维持这些研究机构,因为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

  第五,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专利授予数量突飞猛进。这一增长反映出伴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活动非常活跃。因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不管是在创新方面还是在经济增长上都对发展中国家十分有益。(摘自《国际中国研究动态》2014年第7期,原文约2500字)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