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确保党建"永远在路上"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6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杨红运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是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政治领导力”是衡量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领导人民实现了深层次的和根本性的变革,就是得益于党的政治建设和政治领导力的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对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增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观察和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政治主题。形势是动态的,蕴含着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着事物的前进方向。“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为浮云遮望眼”以及“风物长宜放眼量”等古今名句,都强调我们应从全局和长远角度来把握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把握形势,必须学会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就是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四个自信”的政治定力,从政治上观大势,谋大局,干大事,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性思维。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是“祛除巫魅” ,世界理性化的进程导致了韦伯所谓的“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兴风作浪,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高政治领导力,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提高政治辨别力、政治观察力和政治穿透力,深刻理解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自觉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做好人民的公仆,提升政治亲和力。良好的形象会构成一种柔性的领导力,而差劲的形象,则会削弱和动摇领导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窗口”,也是其他党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在慰问贫困群众时,习近平总书记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我们要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工作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

查看原文
    1. 建设坚强的党的政治意涵
    2. 政治建设堪称最大亮点、最新提法
    3. 吴德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
    4. 政治巡视助力破解“历史周期率”
    5. 旗帜鲜明讲政治
    6. 丁利军:深刻领会巡视条例体现的政治担当
    7. 旗帜鲜明讲政治 高举团旗跟党走
    8. 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
    9. 兑现全覆盖的政治承诺
    10. 强烈的政治担当 高度的理论自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