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理性看待“中国赢了”
发布时间: 2018-07-12    作者:张新宁    来源:红旗文稿 2017-12-25
  字体:(     ) 关闭窗口

  11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在最新一期的杂志(美国本土版除外)封面上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第一次在封面使用两种语言。封面文章的作者、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伊恩·布雷默在正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中指出,中国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这篇文章的发布,引起学术界的一片热议。对于国际社会的种种论调,我们应当理性看待。 

  一、中国为什么“赢了”? 

  布雷默在《时代》周刊的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唯一最具实力的国家,而不是美国。布雷默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外交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为什么“赢了”。 

  第一,从政治方面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比二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备、更可持续。这打破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来维护政体合法性的指责。相反,美国的政治体制正在走下坡路,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很可能持续多年,但美国实力的支柱(美国的军事同盟、贸易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的意愿)正在逐渐消失。西方国家认为的人类发展的长期弧线会转向自由主义民主的看法可能错了。 

  第二,从经济方面来说,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主导经济发展,创造和保护就业机会,并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和政治支持。这在技术变革速度极快、规模极大的时代,有利于缓冲技术变革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反,美国的党派之争导致其创造就业和拯救工业的困难重重。机器大工业已经颠覆了美国的劳动力人口结构,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的87.8%是由于自动化和技术改进,而美国政府却束手无策。 

  第三,从社会方面来说,中国政府善于在治国理政中运用科技方式。比如,中国正在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允许政府通过个人财务数据、社会关系、消费习惯和尊重法律程度来评估公民的“诚信程度”,这有利于防止严重破坏社会管理秩序或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使公民遵守社会秩序,让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相反,美国政府很难在社会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第四,从科技方面来说,中国的科技发展有远大的目标和雄厚的财力支持,使中国更有可能在被称为21世纪太空竞赛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于西方国家。相反,美国政府没有当年曼哈顿计划或登月计划的那种强烈的政治意愿来长期投入人工智能这个新兴领域,而是将科技创新外包给了硅谷。虽然硅谷的公司在多领域创新上具有优势,但从长期来看会输给中国。这表明代表民主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美国政府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局外人了。 

  第五,从外交方面来说,中国将会在世界舞台占据中心位置。中国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仍将保持强劲和稳定,国际影响力将会持续增长。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没有哪个政府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来继续制定管理全球体系的政治和经济规则。但是,如果你必须押注于一个当今最具优势的国家,那么中国会是比美国更明智的选择。 

  二、“中国赢了”彰显了什么?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之后,《时代》周刊等西方媒体惊呼“中国赢了”,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一,“中国赢了”彰显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巨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比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又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使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国际社会产生震撼。再如,深入开展了全方位外交活动,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起创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的举办,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深陷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等制度性危机的窘境相比,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可谓一枝独秀。可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国赢了”的基础。 

  第二,“中国赢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在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陷入党派之争、互相倾轧的局面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略力更加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加显著,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更加突出。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是“中国赢了”的关键。 

  第三,“中国赢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和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些已被社会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同时要善于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国家重大经济、科技等建设更快更好地实施和完成。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中国赢了”的保障。 

  三、如何看待“中国赢了”? 

  近年来,国际社会针对中国的种种论调不绝于耳。有些论调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比如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在2004年发表论文《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还有一些论调批评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如美籍华人章家敦在2001年出版的英文专著《中国即将崩溃》中公开宣称中国将在短时间内崩溃,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与之相应的论调还有“中国威胁论”、“中国硬着陆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之类的言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对于国际社会的种种论调,我们应当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看家本领”,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理性地分析对待。 

  第一,对于我国的发展成就,既不洋洋得意,也不悲观失意,要坚定道路自信。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有的是在没有全面掌握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成就的情况下做出的盲目评价,有的是囿于自身的评价标准而做出的有失公允的评价,有的是别有用心者做出的居心叵测的评价。因此,这些评价往往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以“中国崩溃论”为例,这种观点要么认为中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通货膨胀以及与此相连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提高等问题难以解决,要么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由大量投机资本支撑,存有巨大的经济泡沫,要么认为中国政治体制面临着包括“富裕危机”、“稳定危机”、“影响力危机”等在内的严峻的危机。仔细分析这种论调鼓吹者的目的,可以发现,新自由主义卫道士希望通过“中国崩溃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向歧途;国际流动资本的投机者希望通过炒作“中国崩溃论”为自己创造买空卖空的机会;霸权主义的捍卫者希望通过炒作“中国崩溃论”扼制中国崛起;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言人希望通过炒作“中国崩溃论”达到丑化社会主义中国形象的目的;投机钻营分子希望通过炒作“中国崩溃论”达到中饱私囊、扬名立万的目的。这些论调的实质是冷战思维作祟,忽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巨大成就,妄图通过无限夸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入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进一步扼制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企图维持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和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所以,我们既不能醉心于国外的好评而洋洋得意,也不能失落于国外的恶评而悲观失意,而应当坚定道路自信,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看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第二,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既不骄傲自满,也不妄自菲薄,要坚定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国际社会好评如潮。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有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类观点以“中国赢了”论为代表。但也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发展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畸形的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是“中国崩溃论”的延续。实际上,布雷默在《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这篇文章中也表达了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缠身,国家“救市”的力量并不是无穷的。尽管中国对新技术不断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化和机器学习将取代大批中国工人,埋下社会动荡的隐患。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既有历史性的变革,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例如,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人均收入可达到1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所定义的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它仅相当于美国1/3的水准。即使是到了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的人均GDP也仅为美国一半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困难和挑战不容回避。对于国际社会的评价,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而应坚定制度自信,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实干兴邦,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对于我国的发展前景,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要坚定理论自信。全面认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评价,需要我们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迥异,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我国的发展前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自觉地增强理论自信,排除外界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