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郑先武:国际区域治理研究的探索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1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7年对于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边政研究所副所长郑先武而言,无疑是收获颇丰又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他从事国际区域治理研究满20年,学术研究进入迸发期:作为国内政府部门及公安类院校外唯一特邀嘉宾,见证了中国主导的首个国际区域政府间安全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共同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启动仪式;受聘为中国太平洋学会亚太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杂志编委、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东盟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截至2017年,郑先武已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国际问题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战后东南亚区域合作起源与演变研究(1945-1967)”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东南周边地区安全机制构建研究”、“‘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和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等的子课题;同时担任《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国际观察》《太平洋学报》《南洋问题研究》《国际安全研究》等国际关系类重要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
  这些成绩不仅是郑先武20年来致力于探索与研究国际区域治理的最好见证,也标志着国际关系学界和相关部门对其学术成果的认可。
  出生于豫北知识家庭的郑先武,从小受家庭熏陶,养成了独立思考和用文字表达思想的好习惯。“父母在身边时常讲一些历史和天文地理方面的故事听,这使得我从小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闲暇时候喜欢在家里安静地看书”,回忆起少年时光,郑先武内心满是感恩和怀念。高考那年,郑先武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师范大学,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专业。
  在大学里,除了踏踏实实学好中国史,郑先武开始对世界史及欧美国际关系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系统自学了美国史及美国对外关系史、欧洲现代国际关系等,并在毕业时顺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研读近代欧洲国际关系史。郑先武依然清晰地记得24年前那篇题为《拿破仑三世欧洲协调外交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以及答辩时吉林大学申晨星教授对他的学术期待:“你毕业后可以继续探究这一主题”。“实际上,这篇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今天依然在深入探究的大国协调机制的学术源头”,郑先武说道。
  “从1997年11月在《国际展望》发表《第一个洲际自由贸易区将在哪里出现?》一文至今日,我对国际区域治理的学术探索历经20年了。”1997年,从事3年新闻工作之后的郑先武,出于对学术的追求,毅然转入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工大学,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继续储备国际关系专业知识,从此开启了他以“区域主义”为主线,新区域主义、安全区域主义、区域间主义和微区域主义“四轴联动”,从起步、奠基到纵深化和拓展发展的国际区域治理学术历程。
  “我一开始就‘图谋’采用一种将物质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结合的混合方法”。基于宽厚的多学科学养根基,郑先武在学术探索中始终不乏创见。他融通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建立了一种综合化分析的解释模式,形成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学术风格”,并且积极倡导国际区域治理的研究规范化。“将理论作为分析性工具,这是研究的‘基点’;将历史作为描述性工具,这是研究的‘支点’;将实践作为检验性工具,这是研究的‘落点’。这也是我的国际区域治理研究的‘方法创新’”。
  “个人学术总是与所在的学校、学科、研究团队及同行结成知识共同体等集体共同成长的”。郑先武对学科建设、知识共同体以及学术教学颇为看重。一方面,他主持和参与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各类课题;另一方面,与国际关系学科尤其是国际安全及东亚、东南亚区域治理研究的知识共同体建立了紧密的学术联系。“最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正式担任国际关系学科硕士生导师以来,我在研究生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谈及教学上的成果,郑先武的语气充满自豪。“在实际中,除了正式课程教学,我还通过以阅读国际关系学和区域研究经典著作为主的‘共同体读书会’和参与以东亚及东南亚区域安全治理为主的各类课题研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介入国际安全和区域主义治理特定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生们用出色的发展,回报了郑先武教授的心血。事实上,他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在读研期间较快确定明确的研究领域,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研究成果。
  “这些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及其他研究成果集中于国际安全和区域治理领域,绝大多数是我的阶段性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对我已有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均属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谈及得意学生们的优秀成果,郑先武如数家珍。郑先武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共同推动着国际区域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前沿探索。这些研究表明,“区域合作的‘亚洲经验’和‘中国经验’,可以超越以超国家和法律化为核心特征的‘欧洲中心’的区域一体化理论,为创建适应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非西方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经验和规范上的双重支撑”,这正是郑先武给亚洲乃至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光明网实习记者武鹏飞采访整理)
  【郑先武简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边政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曾任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目前,兼任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亚太海洋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杂志编委、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东盟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
  近年来,主要从事国际安全、区域治理及东亚、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国际问题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学术专著《安全、合作与共同体: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独著)、《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独著)和《全球化背景下安全区域主义研究》(合著)。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战后东南亚区域合作起源与演变研究(1945-196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东南周边地区安全机制构建研究”、“‘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等的子课题,并已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

查看原文
    1. 深入研究新发展理念的政治经济学内涵
    2. 丛 屹:“一带一路”研究应注意四个问题
    3. 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服务社会
    4. 近五年来社会学主要研究议题及其进展
    5. 行走在工作与研究之中
    6.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立于时代潮头
    7. “十三五”时期检察发展六问题亟待研究
    8. 理直气壮地开展中国宣传学研究
    9. 张国祚:构建平台加强协同深化和拓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10. 孙晓莉:近30年来中国女性领导研究 回顾与反思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