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党史党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
作者:宋福范    发布时间:2015/12/07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破解当代中国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后,郑重推出的重大决策。它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进行的整体谋划,是重大的政策宣示,是推进工作的战略抓手。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路的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是“布局”。“布局”的逻辑,构成理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框架。布局,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全面安排”的意思,指的是行为主体着眼于破解复杂矛盾和问题,对构成一个系统的主要要素进行明确科学的功能定位,通过协调这些要素功能的发挥,力求达到整体效能,以便在实践中破解难题,推进系统正常运转。这样的安排就是全面安排,这种全面安排就是布局。可以看出,布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从布局自身的角度看,它面对的是复杂矛盾和问题,关注的是整体效能的发挥,谋求的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其二,从布局主体的角度看,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行为主体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理性认识在实践层面的展开和落实。其三,从布局要求的角度看,它从破解难题的目的出发,着眼于发挥要素的整体效能来审视要素的功能并提出要求。这些特点为我们认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第一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第二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质;第三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把握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实质和要求,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一重大决策。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工作思路的全面安排,是针对十八大以来所面临的极其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后,何以又将这四项任务整体推出?就在于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难以推进我们的事业的持续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我们走的是强政府推动市场经济的路子。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打开了财富的闸门,中国的财富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权力的不规范使用也导致了财富的分配不均。这些问题虽然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但是如果再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单靠某一个方面的措施难以奏效,必须从整体性角度方能解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运而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整体性的特点所决定,要求对每一个“全面”进行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力求发挥其整体效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虽然是我们党着眼于破解十八大以来遇到的难题分别提出,但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仅是着眼于发挥每一个“全面”的效能的发挥,而是着眼于其取得“1+1+1+1>4”的整体效果,为此,通过科学定位每一个“全面”的功能,统筹其相互关系,使其发挥整体效能。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奋斗目标,将全面深化改革定位为根本动力,将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为根本保障,将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为根本保证,通过整体效能的发挥,破解长期积累的复杂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着眼于承载起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使命,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不间断的接力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路一以贯之的实践主题。这一大政策作为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回应,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现在经历两个大的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型阶段把“蛋糕”做大以解决温饱的需要,我们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这一政策在当时很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发展型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政治诉求,过尊严体面的生活,成为需求的新内容。这种需求仅仅通过做大“蛋糕”已无法满足,必须进一步做好并分好“蛋糕”,这相应地要求我们的政策必须丰富和拓展。适应这一要求,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其实质完善为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强调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这凸显了这一根本政策在其心目中极端重要的位置。经过十八大以来两年多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这一政策着眼于破解当前的难题得以全面展开,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走科学发展之路,当务之急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破除利益集团的藩篱,这呼唤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破”的问题,同时还必须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建章立制,按照现代社会的规矩办事,这就是全面依法治国,解决“立”的问题。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这呼唤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性特点所决定,它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以全局的视野、整体的思维,系统地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项影响全局的根本性工作,务求发挥其整体效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其次,在上述这样一个总的要求之下,抓好每一个“全面”,力求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如果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词是“布局”的话,它所包含的“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的关键词则是“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根据中国社会进入发展型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来的。适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动力,是适应破解我们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突出矛盾的要求提出来的。实践表明,要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的实现,仅仅靠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难以解决问题,要突破利益集团的藩篱,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综合施治、辩证治疗方能解决问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适应中国社会日益进入现代社会的要求提出的。仅仅解决立法问题还不够,还必须从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才能建构我们所需要的法治秩序。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是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和时代对党的要求的角度提出的。在当代中国,一方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这是党的领导能否坚持的关键所在。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能在重大问题上颠覆性错误,又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全面依法治国,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走法治之路。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并有效地破解当前的各种难题,考验着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把握好了二者的平衡,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原文
    1.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逐渐成型
    2. “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与哲学意蕴
    3.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辩证思维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6. 全力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
    7. 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
    8.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开拓前行
    9. 以“四个自信” 实现“四个全面”
    1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