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论点荟萃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飞跃
发布时间: 2017-10-13    作者:学习时报编辑部    来源:学习时报 2017-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管党治党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健全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着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重大飞跃,开创了国家治理的崭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大潮奔涌砥柱中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政治的鲜明特色,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觉选择。宪法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赋予党治国理政的职责和使命,加强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前进方向要坚定正确,政治保障要坚强有力,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也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最大优势、核心竞争力,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权力配置与运行的转型升级,实现权力配置更加科学、权力运行更加有序、权力监督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成为国家治理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好担负长期执政使命。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领导核心越强大,国家治理越稳定,治理成效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领政,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深化政治巡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的力度、深度、广度和高度前所未有,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效提升。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重大历史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引航国家治理现代化行稳致远。

  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上下同欲者胜,左右齐一者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没有权威的社会,秩序将无法保障,没有权威的政党,将不成其为执政党。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国治理,机杼万端,高瞻远瞩,舵手引航。人类政治实践和政治文明的演进表明,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确立核心、坚持核心、巩固核心,是立国治国的重大体制选择,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切实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就是政治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大国发展核心引航,大党伟业核心统领,核心就是领袖。领袖来自人民,人民创造历史,领袖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国之灵魂,人民领袖,他一路走来,求学立志,知青岁月,锻造初心,基层起步,军旅锤炼,正定探索,福建创新,浙江改革,上海掌舵,劈波斩浪……无论艰难困苦,逆境顺境,无论在基层一线,还是身处高位,他都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心连百姓,情系大众,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深厚的实践基础,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实践的必然,为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集体的意志、制度的权威、国家的权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至关重要的成功保证,是党在关键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政治决断和战略决策。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一个有生命力的执政党,必定是一个有纪律、讲规矩的政党。政治纪律是党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压实各级组织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强化党内监督,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全党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维护核心、保持一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心同德,忠诚核心、拥戴核心、遵从核心。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时时处处事事从政治和大局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统一,保障了国家治理的高效率。特别是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分子,消除了重大政治隐患,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科学的理论指引

  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要笃信时运,而应坚信思想。”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政党没有理论武装,只能是一盘散沙,国家没有理论引航,发展就没有方向。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形成和展开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思想基础。远大理想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5年来,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覆盖、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拓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上到下,由内而外,抓实基层支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用信仰塑造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凝心聚魂,补足逐渐流失的理想信念精神之钙,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着力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沉的民族情怀和历史担当,及时回应和解决重大时代命题,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立于时代潮头、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5年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重大飞跃,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向前,日渐其效。这些改革的有序有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创新相结合的成功实践。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的世界大党,不仅是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党来自人民,永远与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心同行,全心全意为了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是为了执政而执政。坚持不忘初心,永葆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师、对人民负责,顺应民意、尊重民智,是他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也是5年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推民生改善,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着力产权保护,回应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助力人口结构优化;户籍制度改革,解决“进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乡村”难题,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财税改革迈出步伐,营改增释放经济新活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尽力让每一个孩子分享学习的快乐、拥有多彩的童年;医药卫生改革,破除“以药养医”,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织就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清朗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环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中央八项规定,徙木立信、春风化雨,开启激浊扬清、刷新吏治的作风之变。而在法治领域,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高度的治理共识

  治理共识是基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高度重视法治、大力推行法治,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人类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处理不同关系的政治方式与政治形态,它与制度文明相结合,文化是根脉、是纽带,文化共识、价值认同是制度实施、有效治理的基础。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国情、社情、民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总体而言,现代国家治理是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良法善治,高度的价值认同、治理共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凝聚全党智慧,立足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根基之上,立足于中国现实基本国情认知之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之上,大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大智慧、大视野、大谋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管党治党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今天的中国,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正在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聚集起最大公约数。

  依法治国是方略。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当然是、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创新成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上接1版)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5年来,法治带给中国全新的治理思维,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党治党和治国强国与时俱进,党内法规与宪法法律衔接,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深度融合,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法治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依法治国在党治国理政事业中的根本性、主导性和制度性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依法治理是关键。法治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石,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当今国家治理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经济金融安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网络虚拟空间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最有效的是法治,最管用的是制度。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依法治国,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防范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和权力异化,保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为国家治理建构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即维护制度权威,推进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文件,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国家治理形成由国家法律、党规党纪等规范手段和道德规范共同构成的综合治理体系。各级政府厘清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法治能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建监察权,试点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为民,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自治共治,共建共享,明晰不同社会主体的责任义务、合作共治。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智慧型阳光政府,简政放权,便民惠民。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协商民主、共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辉煌的治理成就

  辉煌成就见证不变初心,开创国家治理新局面。几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但奋进的中国却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黄金五年”,一个生机葱茏的国家令国人备感振奋,一个向上向好的社会令人们充满信心。5年来,国家治理克难关、涉险滩,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坚定推进制度创新,150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出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成就辉煌,全党振奋,百姓点赞,国际瞩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效增强了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辉煌成就筑牢执政之基,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是释放体制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掷地有声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共涉及六大主线、16个领域、60项改革任务和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现在,国家治理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起更好作用,破除GDP崇拜,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照百姓冷暖,努力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振兴实体经济,打造制造强国;治理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完善国家安全体系;聚力强军兴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造民族复兴的钢铁柱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大国担当。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日益彰显。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决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才能走向现代化,中国特色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加成熟而稳固,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辉煌成就砥砺前行动力,开启国家治理新征程。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没有富强中国。当广大人民还只是当权者统治的对象,当外国军队可以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不可企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奇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站在时代发展新起点上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目标日渐接近。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面对新目标、新愿景、新宏图,站在历史和未来交会处的关键节点,我们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努力奋斗,踏着砥砺奋进的节拍,再接再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谱写更加雄浑壮美、豪迈空前的时代乐章!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