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改革开放40年淬炼出的外交智慧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06    来源:光明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外交不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新时代的中国外交面临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坚持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主动谋划、奋发有为,对此光明网采访了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埃默里大学兼职教授刘亚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里中国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对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与日俱增
  如果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来看,这40年可能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之一。不仅仅表现在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等各种各样的数字,同时也表现在中国跟世界各个国家间的交往和在国际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方面。以前,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最开始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后来成为了观察员,直到成为一名参与者,为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公正和正义发挥越来越多正能量的作用。
  同时中国在这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也表现在对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提供更多的国际产品,为维护国际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的大国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是短暂的40年,但是中国的外交却经历了很大变化,从开始韬光养晦,到后来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到现在奋发有为。
  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了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国派出救援队、医疗队等人道救援组织。例如前往尼泊尔救援,西非发生埃博拉病乱的时候,跟美国联手救援。对埃博拉的控制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病人的治理,中国的投入都非常多。
  从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角度看,世界在经历了殖民主义扩张、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转变。今天,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也希望把经济腾飞的经验传播出去,为其他还在发展中,或者还没有启动自己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援助。这种援助将会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援助。
  “一带一路”是让世界受益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国尝试为全世界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从长远看,一带一路首先是一个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提出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一开始,大家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去产能的项目、一个走出去的项目,或者是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或者是为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的平台。但是,我认为预言“一带一路”在今后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为整个国际社会发展不平衡、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为国际和平所能起到的作用,都可能为时过早。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砖一瓦来建
  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聚焦已有“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国家,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接近完成的项目,作出务实而及时地评估,看看“一带一路”项目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正能量作用。就是好的要发扬光大,做得不够的希望能够克服。“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开放的倡议,鼓励多国参与建设,变成了一个全球共商、共享、共建的平台,这将是中国对人类作出的特殊贡献之一。
  如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摩天大厦,是需要一砖一瓦的盖起来的,而“一带一路”就是砖瓦。而且中国仅凭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搞好跟其他国家的关系。例如首先把亚洲搞好,自中美邦交正常化以后,亚洲就是一个和平的大陆、发展的大陆、一个繁荣的大陆。在未来,如果亚洲不会因为边界的模糊、不会因为领土或者领海的争议发生摩擦,甚至发生战争,这也将会是朝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的具体的一步。
  (光明网记者秦超 采访整理;张瑜、臧颖拍摄)

查看原文
    1. 华人华侨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
    2. 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3.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4.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5. 持续释放自贸区改革开放红利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7. 抓住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
    8.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9.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10. 在改革中守正出新 在开放中博采众长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