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科技成果转化也需“工匠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9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3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时指出,高校及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存在四大障碍:审批手续过长;处置权、收益权不明确;与企业合作存在障碍;技术、市场不成熟、转化过程不顺畅。
  去年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意在破除上述几方面障碍,而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则将为这部法律的落实保驾护航。
  国家政策和评价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打开一片新局面,与此同时,高校、研究院及科研工作者也应积极探索行得通的转化之路,在机会来临前成为“有准备的人”。
  长期以来,科研评价指挥棒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理论,轻应用”等问题,令不少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满足于停留在“该发现有望为解决某问题提供思路”的语境中。
  因此,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局不仅在于有了成果该如何转化,更在于有多少科研人员能够拿出达到转化水平的成果。
  今年,“工匠精神”首登政府工作报告。所谓“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待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态度。其“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理念,放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层面来看,也深具意义。
  首先,成果应从项目启动之初,便被纳入整个研发体系设计。这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立项之前就深入市场,把握国家、企业和民众的真实需求。从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提炼实验方案,有目的性地打磨研究成果,系统地规划长期战略。唯其如此,才能及早树立成果转化的先天优势。
  其次,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科研,也会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产出的精确性、项目结题的时效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严谨负责、成熟高效的科研梯队,将是更多课题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届时,或许将打破许多实验室“研究生是主力军”的科研现状,鼓励更多资深科研人员回归一线,同时博士和硕士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训练。
  最后,从成果走向产品需要打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这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对整个研发生产线有全面把握和深入了解,也需要打通专业甚至行业的壁垒,建立一支分工明确、专长互补的团队。在大力呼唤科技成果转化的大环境下,更广泛的跨单位、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将成为共识。
  科技成果转化也如攻玉一般,需要“相石”——精妙的设计规划;“雕琢”——精确的过程控制;“镶嵌”——精锐的强强联合。将“工匠精神”引入科技转化,将“作品意识”融入科研思维,才有望打造出更多、更好、更务实的科技成果。

查看原文
    1. 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力形成
    2. 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3. 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具活力
    4.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5. 新常态下的“第一动力”在哪里?
    6. 双管齐下,提供多种融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7.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8. 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加力
    9. 多维度评价科技成果转化
    10. 科技成果转化正迎来更好机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