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史 >> 医疗卫生史
姚力:卫生工作方针的演进与健康中国战略
发布时间: 2018-06-19    作者:姚力    来源:国史网 2018-05-25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卫生工作方针的演进与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一、四大方针:新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

  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革命的初心与使命。尽快确立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确保将紧缺的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百姓,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在新中国筹建之时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

  19499~10月,军委卫生部主持召开了全国卫生行政会议,首次就新中国成立后卫生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进行研讨,初步地确定全国卫生建设的总方针应是以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要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2]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表述,但为一年后制定明确的卫生工作方针奠定了基础。

  195087~19日,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421位来自各地区、各军卫生部的负责人和中西医药界知名专家出席,161人列席。[2]会议着重检讨了一年来预防为主方针的实施情况,在深入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了今后全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3

  1952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与会代表进一步分析了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从一年多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出发,认识到要做好卫生工作必须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4]会议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在卫生工作方针中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5]的表述。至此,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形成,其精神内涵始终是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导原则。

  四大方针之所以被顺利提出并能持久发挥作用,不仅是因为符合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实际,而且因其来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卫生工作的实践,是人民军队和根据地、解放区卫生工作的经验总结,其中还包含着对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面向工农兵明确回答了新中国卫生工作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为工农兵服务,表明新中国的卫生事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突显了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性质,指明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方向。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解答了卫生工作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是落实面向工农兵的方法。中国传统医学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医治未病的思想。红军初创时期,由于医疗条件差、药品稀缺,战士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些传染性疾病蔓延严重。时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的贺诚首先提出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组建卫生预防组织、颁布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卫生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了预防第一的口号,将预防工作提升到卫生工作的首要位置。[6]中医药学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并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医学,然而自西医传入我国以来,中医遭到排挤甚至一度被废止。毛泽东在苏区时针对歧视中医、中西医之间存在矛盾与隔阂的状况,多次强调中西医要加强团结。[719508月,他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8团结中西医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疾病的斗争中,群众路线是一条成功经验,它与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这两大方针相互配合,使人民群众在缺医少药的艰苦环境中抵御了各种疾病的危害。

  四大方针确立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毛泽东因势利导,将卫生工作作为全民事业和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19519月,他指示各级党委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9],不仅要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而且要在经费上给予保证。1952年,面对美帝国主义发动的细菌战,毛泽东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8](p.628)的号召,全社会的力量被充分动员起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倡导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清洁卫生,人人振奋,移风易俗,改造国家10]的号召唤起了每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营造了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1956年,毛泽东骄傲地说: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我们的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11

  1957年,依据部分地区的调查统计,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57岁,[12]一些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得到控制,有的甚至已经灭绝。1964年,我国总人口突破7亿。[12](p.9)一大批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医务工作者被培养起来,成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白衣战士。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显著提高,不仅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建设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而且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积累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二、以农村为重点:发展中国家卫生工作的典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而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却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乡村医疗卫生组织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零散的个体中医为农村群众提供极其有限的医疗服务。

  19506月,旨在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全国农村卫生座谈会召开。基于农村医疗卫生的恶劣状况,为了巩固土地改革成果、促进农业生产,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苏井观指出:今后卫生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城市是对旧有卫生机构加以改造的问题,会议还要求卫生工作人员要明确认识到农村卫生的重要性,扫除对农村卫生工作的忽视态度与偏差认识,不怕困难,为农民解除疾苦。[13]紧接着,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总结报告中又提出:最近几年我们的卫生建设,重点不在大城市,而在中小城市农村工矿与部队。14]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条件改善很快。到1953年底,全国县医院和县卫生院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437所发展到2102所,[15]县以下的区、乡也大力组织和培训医疗卫生队伍,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各方面的工作都紧紧围绕落实总路线来展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过程中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卫生工作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转移。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持召开了各大行政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卫生工作要为工业建设服务,应着重加强和建立城市、工矿和交通线的医疗卫生机构。[161224~28日,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17]此后,城市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后才开始自发建立合作医疗,以解决农民的看病、吃药问题。在大跃进运动中,卫生部提出了为六亿人民服务,城乡兼顾,城市支援乡村(李长明主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2001年印,第12页。)的思想,但是,当时工业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国家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都决定了卫生工作只能以城市、厂矿为重点,农村医疗卫生的供给还只能处于低水平的缓慢发展状态。

  1965626日,毛泽东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批评卫生部只给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干部服务,广大农民得不到医药,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18]毛泽东一贯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此时对四清后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使他无法容忍对农村卫生工作的轻视,[19]他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20],因为这一指示是626日发出的,因此又被称为·二六指示。

  ·二六指示发出后,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组织卫生部门的同志座谈,进一步了解情况,要求落实好·二六指示,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自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成为卫生工作方针中一条重要内容。以此为指导,卫生部加大了对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21]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李长明主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第420页。)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花、巡回医疗广泛开展、赤脚医生队伍迅速壮大。到19767月,全国有110多万人次城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巡回医疗,有十几万名城市医务工作者在农村安家落户,70%以上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工作。全国5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基本建立起了卫生院,赤脚医生达到150万人。(李长明主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第420页。)在城乡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善。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方法和显著成就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976年,被誉为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出席了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委员会第27届会议和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并做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回答了与会各国卫生部部长和记者们的提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令各国代表赞叹不已,他们认为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居然能够做到看病吃药不花钱,真是人间奇迹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拍摄赤脚医生工作的专题纪录片,还将《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78年,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经验被写进《阿拉木图宣言》,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们作为解决初级卫生保健问题的成功范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并据此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23]走向世界的中国卫生工作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改进卫生工作方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二为方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围绕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这一核心任务先后进行了工作方针和政策的调整。卫生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方针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985年初,为了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随后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医疗改革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积极推行多渠道办医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24]医疗卫生部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试验中,为指导卫生工作健康发展,开始酝酿卫生工作的新方针。1991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1991~2000)》,确定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为: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251991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将其作为我国八五计划期间的卫生工作方针。[26

  与前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相比,这一方针继续坚持预防为主,强调中西医并重和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将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面由面向工农兵扩大为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针对提升医疗卫生业务水平的要求,方针中增加了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容,将对待中西医的态度由团结改为并重,将动员群众的方法由运动改为参与。这些变化适应了改革开放后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然而,此时医疗机构以实行承包责任制、有偿业余服务、调整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等方式(李长明主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第53~56页。)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医疗改革的热议:医疗卫生工作的目标是以社会效益为主,还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农村合作医疗还要不要坚持?基层保健网络是否还要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医德医风该如何维护?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如何体现?在探索和反思中,医疗改革不断调整方向和策略,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也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1996129~12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可见在紧迫的医疗卫生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并对工作方针做了新的概括,即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71997年初,这一方针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8]与八五计划期间的卫生工作方针相比,这一方针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恢复了以农村为重点,并放在第一条的突出位置;将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为依靠科技教育;将医疗卫生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明确表述为二为方向,即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调整使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更加完备,更加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这七句话的排列顺序也有所变化,更趋同于四大方针,体现了党的卫生工作思想的继承性和政策的连贯性。不仅如此,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还直指医疗卫生改革10年来出现的严重问题,如重治疗、轻预防,以致一些曾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再度流行;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严重下滑,农民医疗负担加重,以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愈发突出,等等。[29]这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使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在医疗改革的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疗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医改之难,超乎想象。30]医疗改革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焦点问题,考验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31]。我国的医疗改革在政府主导下谨慎试验、逐步推开。199812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随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继建立。此外,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它们共同发挥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作用。200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4.8/万,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为2.5%”。[32]我国居民的重要健康指标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其中医疗改革的作用功不可没。截至2009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亿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8.3亿人,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保障。[33]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体制、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一段时期以来,对医疗改革的评价一直处于热度不减、众说纷纭的状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分析,评价医疗改革是否成功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既要看到医疗改革遭遇的挫折和挑战,更要看到医疗改革始终没有背离二为方向,党和政府始终知难而进,为建立公平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做了大量工作。医疗改革与新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一样,也是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健康长寿、拥有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四、全民健康: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承诺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也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希望获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积极统筹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38月,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34]道出了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待人民健康的立场与态度。国家把健康权作为人的基本权益加以保护,不仅解决人民群众的看病、吃药问题,而且提供保障人民身体和精神健康的社会福利,促进从食品安全到生态环境一切有益于人民健康的事业发展。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标志,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人民健康是重中之重。习近平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使全体中国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也是我们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34]习近平这种大健康理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既是对毛泽东卫生工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全民健康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人民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参与协作。为此,2015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这是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更好地维护国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健康支撑。[35]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完善全民医疗保险,坚决防止和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在精准扶贫的行动中,要求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要详细记录家庭的健康信息,而且实时跟进,给予政策照顾,保证贫困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36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健康扶贫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7

  2016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决策部署。回首新中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成功经验,他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为此,他对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做了新的概括: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38

  这一方针把卫生与健康相提并论,突显了新时代卫生工作的目标与本质要求,同时也扩展了方针的适用范围,是一切与健康相关联的事业的指导方针。从内涵上看,这六句话继承了以往卫生工作方针的思想精髓,不仅保留了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原话,而且浸透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方针把以农村为重点调整为以基层为重点,既涵盖农村又包含城镇基层社区,适应了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了我国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一贯倡导的大众化与公平正义原则;增加了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的新元素,与新形势下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相协调,为卫生与健康工作增添了新活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则突出了大健康的新观念,展现了党和国家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上的决心和力度。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详细而清晰地规划了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蓝图。[39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宣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承诺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1]这些是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具体抓手,是实现承诺的可行路径。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

  最新的人口健康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8.1‰”,[40]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些成就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对全民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中国战略任重而道远,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38]因此,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同实现全面小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才能够使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使健康福祉惠及全体人民。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由四大方针到以农村为重点,由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到新形势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尽管表述的繁简、强调的主次乃至具体词汇有所变化,但其思想精髓却始终没有变,即为人民健康服务、防患于未然、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核心要义没有变。究其根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工作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目标相一致的方针,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中国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策略。

  [参引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人民日报》20171028日。

  [2]《中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关于全国卫生会议的报告》,《人民日报》19501023日。

  [3]《全国卫生会议在京开幕将制定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和任务》,《人民日报》195088日。

  [4]《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京开幕总结今年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会议选出主席团及全国卫生模范评奖委员会》,《人民日报》1952129日。

  [5]《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页。

  [6]李伶:《中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诞生记——访博士将军涂通今》,《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

  [7]田刚:《新中国成立初期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

  [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183页。

  [9]《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06页。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12]《当代中国的人口》,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13]张芹:《关于农村卫生建设问题——记中央卫生部农村卫生座谈会》,《人民日报》1950725日。

  [14]《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贺诚副部长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人民日报》19501023日。

  [15]《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上,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16]《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召开会议制订今年文教工作计划》,《人民日报》195323日。

  [17]《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在北京举行确定今后卫生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人民日报》19531231日。

  [1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5页。

  [19]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87页。

  [21]《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第806页。

  [22]胡振东:《中国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的风雨人生》,《湖北档案》2000年第7期。

  [23]艾笑:《中国的经验可望又可及我国妇幼保健成就令国际瞩目》,《人民日报》199598日。

  [24]《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利于防病治病》,《人民日报》198558日。

  [25]彭瑞骢、蔡仁华、周采铭主编:《中国改革全书(1978~199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页。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99149日批准)》,《人民日报》1991416日。

  [27]胡晓梦、白连锁:《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19961210日。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115日)》,《人民日报》1997218日。

  [29]姚力:《当代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157页。

  [30]《迈向健康中国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卫生与健康工作纪实》,《人民日报》2016820日。

  [31名家领读经典课题组:《人民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1页。

  [32]陈国裕、李玉梅:《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卫生部部长高强答本报记者问》,《学习时报》2007319日。

  [33]《基本医疗保障覆盖九成以上人口》,《京华时报》2011410日。

  [34]《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3821日。

  [35]李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光明日报》20151113日。

  [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11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2017127日。

  [37]《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06/21/content_5084195.htm20171221日。

  [38]《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821日。

  [3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71225日。

  [40]李克强:《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61124日。

  [责任编辑:郑珺]

  [作者简介]姚力,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100009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3期

 

    1. 全面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3. 践行崇高精神 共建健康中国
    4.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5. 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到位率”
    6. “健康中国”值得期待
    7. 问计健康中国(上):群众看病还须过“三关”
    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9. 公报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0. 公民依法享有健康权将写入法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