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学界解读
以国史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15-07-01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13-03-11
  字体:(     ) 关闭窗口

朱佳木:以国史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朱佳木

   党的十八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报告用很大篇幅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奠基到开创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好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宣传这个历史过程。在这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不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首先,要通过研究国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唯一正确的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理论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现在所处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者都知道,共产主义是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分的,其中的初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这个社会的历史有多长?里面还有没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长期以来一直不很清楚,而且普遍存在把它的时间看得比较短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碰到了这些问题,并经历了由不清醒到逐步清醒的认识过程。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252页。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根据这个认识制定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主要根据也在这里。

   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一个从不清醒到清醒的认识过程,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有一个从不清晰到逐步清晰、从不全面到逐步全面的认识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辟的,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提出的。此后的历次党代会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作出了许多阐述,却一直未能加以概括,直到党的十七大才对这一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出了完整表述。接着,胡锦涛同志又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把它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起,作为党和人民通过90年奋斗取得的三个最重要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中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完整的表述。

可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是一次完成、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渐清晰、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即使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说对它的认识已经完结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又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要继续跟踪研究它的新的实践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其次,要通过研究国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但这条道路并不是建立在新中国开国时所面对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烂摊子上,而是建立在新中国已经进行了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是对新中国头30年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只能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而不可能是“新民主主义回归”或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等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新中国头30年的历史只能是相互统一的历史,只能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里不同阶段的历史,而不可能是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的不同社会形态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说道:新中国头30年“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个判断完全符合历史实际,再次表明了中共中央对新中国头30年历史的一贯评价,即那段历史尽管有失误、有曲折,但成就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主流是好的;失误和曲折与它的成就相比,只能是支流。

   历史新时期相对于新中国头30年,无疑发生了全面、深刻和历史性的进步和变化,但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就不难看出,这两个历史时期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看不到它们的变化,就不可能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特”在哪里。而看不到它们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它们的变化把两个历史时期鲜明地区别了开来,而它们的统一性又把两个历史时期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它们共同成为新中国光辉历史的组成部分。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一个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高度相关、紧密相连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凡是怀疑和反对改革开放的,往往会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凡是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往往会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再次,要通过研究国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格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特有的品格,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它们,也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一些重大问题提法上表述上的变化,及其国内国际形势的背景。

   例如,在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上,改革开放中的不同阶段,就存在提法和表述方面或大或小的变化。刚开始,邓小平针对过去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而先富裕起来的政策。但他同时指出,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共同富裕。他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他说:“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111374页。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当时对收入分配中主要倾向的判断,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论述分配制度改革时强调:“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政策上进一步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但随着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逐渐拉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一方面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另一方面提出,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在政策部分,一方面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另一方面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面对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及民生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法上、表述上有了较大调整。首先,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经验即“十个结合”中,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作为了一条;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观点时,把“走共同富裕道路”放进了第二点“坚持以人为本”中。其次,在政策部分,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而是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提法又有了进一步变化。在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问题时,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在指导方针上进一步突出了共同富裕,不仅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还把“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把“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在政策部分,除了重申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提高”外,又增加了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除了重申保护合法、调节过高、取缔非法收入外,又添上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注重总结实践经验的,也是十分注重创新理论、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十分注重汲取当代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品格,就要通过研究国史认识它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以便更自觉地拓展、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求全党“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我们要自觉运用十八大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指导、加强和推动国史研究,同时也要自觉发挥国史研究的优势,阐释和宣传十八大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贡献国史学界的力量。

    1.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的先进制度
    6. 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7. 文化自信:中国自信的本质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
    9. 从战略建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效用
    10. 中国特色与中国自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