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文化教育科技
促就业,核心是优化配置劳动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据报道,今年我国总体就业形势呈“双减少”趋势,用人单位数量和招聘人数与往年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对当下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如何才能以更广的视野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良策?我们专访了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
  未来20年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主题,是如何把新增的4亿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正确规模的城市、正确的产业以及正确的岗位上。
  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失败的标志就是大家都去争当公务员。
  建立灵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不能完全依赖于自由市场的力量,政府必须进行全方位改革。
  不是727万人,而是4亿人
  记者:您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破解就业难题,不能只看眼前的727万大学毕业生,还应关注到从1990年到2010年之间出生的将近4亿人。您能否具体阐释这个观点?
  陈玉宇:从1990年到2010年之间出生了将近4亿人,他们中有2/3是农家子弟。而按照当下的高校入学比例,理论上,他们中又会产生1.5亿名大学生。今后20年,他们将成为职场主力,他们的未来注定要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中国的城镇化,绕不开这4亿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国城镇化的核心是这4亿人的城镇化,而不是把50多岁的农村老大爷搬城里,那都是枝节问题。为此,国家未来每年需要动态创造出2000万个“好”工作岗位。这个“好”意味着不是随便凑合找一份工作,也不是简单地回到农村去,而是正式的、具有促进经济长期增长能力的工作岗位。据相关统计数据,去年我国共创造就业岗位1300万个。而按照这个“好”的标准去衡量,实际就业岗位只有不到500万个,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现状。
  怎么解决?国家需要把城镇化的核心定位在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需要把经济结构和政策手段发挥得足够好,需要把这2000万人在劳动率上得到优化配置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00多个地级市将成就业新高地
  记者:城镇化不仅涉及就业,更涉及在哪里就业。当前,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别的地方对年轻人来说似乎很难产生就业的吸引力。对于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
  陈玉宇:就现在而言,别说县镇,就连大部分地级市都不是“90后”就业的首选。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就业状况中——年轻人只喜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几个省会城市。这是不正确的,但也是客观需求。年轻人为什么喜欢那些城市?除了大城市资源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城市政策上有不到位的地方,让年轻人感觉不到发展空间,因而不具有吸引力。
  未来20年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主题,是如何把新增的4亿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正确规模的城市、正确的产业以及正确的岗位上。从需求来讲,国家未来应该在100多个中等地级市满足并创造出适应“90后”乃至“00后”的工作岗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全球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总量排名前600名的城市支撑。据预测,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一个合适的不需太高的增速,20年后中国至少会有100个城市跻身世界600强。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过程,与现在100万人口以上的100多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过程基本吻合。城市规模不宜太小,容纳不了大规模产业,就不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这100多个城市的活力。未来每年20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应的是2000万人,他们中将有900万人念过大学,他们需要动态分布在这100多个城市。
  亟需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记者:近日,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对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2014年公务员招考的21个省(区、市)报名情况进行汇总,并同2013年同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1个省(区、市)公务员报考人数较去年减少36万,但报名确认人数与招录计划比仍达到了创纪录的25.2:1。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您如何解读年轻人争当公务员的现象?
  陈玉宇: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失败的标志就是大家都去争当公务员。争当公务员很多时候是追求稳定与保障,那么这个时候,国家和城市的主政者就该深刻反思:要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心甘情愿去一个中等地级市发展,城市该如何寻求转型?大学毕业生会考虑——我的户口怎么解决?如果我失业了,重新再找工作,我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可以不可以连续计算、中间间隔多久可以连续计算?我能不能从一个城市自由迁移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影响“90后”乃至“00后”劳动力能否有效、灵活集聚到产业升级换代所需要的城市,或人口集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需要的城市的重要因素。
  过去,我国农村低技能但健康有活力的劳动力,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全世界最大规模便宜且高端的劳动力,也就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将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们亟需构建一个灵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来保证这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尤其不能配置到政府部门去!
  从现阶段来看,要建立灵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不能完全依赖于自由市场的力量,政府必须进行全方位改革,改善全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社保体系的可转移、可连续性。

查看原文
    1. 教育均衡核心在于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2. 张平:经济已从间接融资配置资源转向资本市场直接投资配置
    3. 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资源有效配置
    4. 李卫东:城市公共装备配置标准问题试探
    5. 我国中小学将配置“挂牌”责任督学
    6. 课程权力的内容、类别与配置
    7. 提高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8. 媒体8问公车配置、公务接待、公务出国
    9. 当代中国国家权力纵向配置:制度困境与变革思路
    10. 江苏海安七成教师交流到新校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