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防史 >> 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
军民融合:新军事变革的中国道路
发布时间: 2010-10-09    作者:张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赵可铭上将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的国防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军民融合成为指导新时期国防建设发展转型的重要思想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军民融合如何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对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和现有的国民经济布局发展将产生怎样的良性互动,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还将有怎样的挑战?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上将。赵可铭上将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针对上述问题为本报进行了独家解答。
  赵可铭,1942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市郊区,1961年8月入伍,历任广州军区步兵某师战士、班长、营部书记、代理指导员、师宣传科干事,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副科长,解放军报社驻广州军区记者,步兵某师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陆军某集团军政治委员,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上将军衔。曾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重大军事、政治任务。先后当选为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聘任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曾在重要报刊发表政治理论文章近80万字。主持编写《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丛书”、“江泽民重要论述丛书”等论著和教材20余部。早年曾发表新闻作品100多万字。近年来,先后出版了政治理论文集《赵可铭自选集》,军事教育文论集《培养军官——最重要最艰巨的军事斗争准备》,以及诗词集《戎马吟》等。曾主持编制《飘扬,共和国旗帜》、《走向英特纳雄耐尔》、《边关军魂》、《中国之路》等电视政论片、专题教育片10余部。
  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重要战略
  记者:军民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条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国家发展战略。您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何在?
  赵可铭: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现代战争对国民经济、民用技术和一般民众的依赖性大为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军民融合意义深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长期、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与挑战。生存安全与发展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是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形势。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国防建设就必须突破过去那种基本上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的格局,彻底改变经济建设中军地、军民“两张皮”的局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引导民口经济、非公有经济有序进入国防建设领域,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走一条投入少、效益高、安全又有保障的发展道路。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内在要求。
  从现实出发,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一些领域的民用技术及研发能力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军口企业如继续处于垄断封闭状态,只能是自甘落后。充分发挥民间智力和民间资本的作用,加速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相互转化,推进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的相互融合已成为实现国防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就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军民结合方针。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您认为国家的国防安全理念实现了怎样的跨越?军民融合的突破在哪里?
  赵可铭:军民结合是我国在国防工业建设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兼顾国防与民用工业生产的国防建设道路。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要开发两套技术、建设两套设备。此后,军民结合就成为国防工业生产领域的一项实际工作原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十六字方针,拓展了原有的军民结合原则,更为突出地强调了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两支力量的结合、军品研制生产与民品研制生产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在继续坚持军民结合思想的前提下提出“寓军于民”,强调在军队保障、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教育等问题上也需要采取军民结合的原则。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不断完善,新军事变革地不断深入,胡锦涛主席于2005年提出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与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胡锦涛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论述,使这一战略思想更臻完善,它的重要突破是使军、民两大体系的建设合二为一,不仅是某些方面、某些重点的结合,而且是体系与体系的融合。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产生倍增器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建设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1. 战略规划: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高端引擎
    2.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立法经验与启示
    3. 军民融合的关键在于机制融合
    4. 实现军民融合要率先实现“思想”融合
    5. 军民融合:新时期国防经济理论创新
    6. 中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须保留核心军工能力
    7. 用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动员
    8. 转变发展模式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9. 科技资源亟待军民融合
    10. 金一南:军民融合最终的要求是一场军事变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